Page cover

序言

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浪潮中,你是否也渴望加入其中,成为未来的塑造者?

对我而言,AI的每一次突破就像是一次无声的召唤,吸引我探索未知的领域。经过不懈的努力,我终于踏上了梦想之路,成为一名专注于医疗AI的研究者。每当看到自己模型为医生和病人提供帮助,那种兴奋和骄傲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,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技术改变生活的力量。

但这一切并不轻松,我从近似文科的生物专业起步,经历充满挑战和艰辛的职业旅程,最终踏入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。旅途中,我一次次迷惑彷徨,又一次次找到新的方向。这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、不断向内看、不断成长和蜕变的旅程。

我为什么想写这本书?

我想通过文字,去沉淀这段旅程,去分享我的经验。

我想沉淀我从双螺旋到AI大模型的跨界旅程,那些我在人生奋斗道路上的点点滴滴,我经历的各种挑战和坚持。

我想分享我的故事与思考、成长与收获,重要的是,希望这些分享能为你带来启发,成为你在迷雾中探索的指引,帮助你更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。

由于机缘巧合,我本科选择了生物专业。本科第二年,我就早早加入一个分子肿瘤实验室,开始以本科生身份和实验室的博士生、博士后们一起参与生物研究。然而,当我真正开始系统接触生物研究后,我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,对生物实验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热情。

在实验过程中,我接触到了基因组芯片,以及利用算法程序进行芯片数据分析,这激发了我对数据的兴趣。通过对高通量实验的大数据分析,让我看到了不同于传统生物学研究的新范式:从分子生物手段研究单个基因,演化到高通量实验研究数百个基因。因此在大三结束后,我选择在中科院的一个系统生物学实验室实习,从生物"湿"实验转到"干"实验。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方法和应用,也让我坚定了转向这一领域的决心。

中科院一年实习结束后,我以硕博连读的身份保送到中科院,开启了全新的人生旅程。从零开始,我学习编程、统计知识和生物信息算法,更重要的是,逐步培养了探索未知问题的科学思维。

我在中科院第一年,正值北京奥运会,我所在的研究所恰好在奥运园区和鸟巢附近,物价飞涨。我作为博士第一年学生,工资少得可怜,扣去住宿费后,每个月温饱都是问题。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,我挣扎一年后,面对现实的冲击,我决定从中科院退学,申请香港研究生。

在香港攻读硕士期间,我进一步认识到统计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。这段经历让我对大数据背后的算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也让我萌生了转向生物统计学的念头。跨学科的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积累,更是对思维方式的一次次重塑。

硕士毕业后,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,开展生物统计相关的研究,这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。面对全新的学术领域、文化冲击,以及毕业发表论文的压力,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调整自己,迎接变化。博士的训练,不仅深化了我的专业技能,也让我理解了科学研究的真正乐趣。更重要的是,博士的训练让我不再畏惧新的领域和未知问题,通过不断自学,让我掌握了一套探索未知领域的独门绝技。

随着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兴起,我看到AI在医疗领域必将大有作为,而医院,作为医疗领域的第一线,无疑是最重要的前沿阵地。于是,我开始规划自己博士毕业后的职业发展。

博士毕业后,我怀着对医疗的热情,在两家美国知名医院担任数据科学家,通过大数据的工作对医疗领域产生影响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逐渐意识到深度学习将带来医疗的重大变革。因此,我开始自学这方面的知识,并开始在课题中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解决医疗问题。

随后,我加入了一家专注于医疗图像的公司,致力于开发医疗AI产品,为医生和病人带来福祉。我开始真正接触一个AI产品从无到有的整个开发过程。此外,我持续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,发表论文,参与最前沿的AI发展。

除了我的人生故事,我还想与你分享一些旅途中的宝贵心得。

在多次赛道转换中,我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高效自学和时间管理体系。我想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,分享如何从零基础没有数学统计背景、不会编程的门外汉,自学掌握AI入门的基本技能;我想分享如何从一个毫无AI项目经验的新手,如何通过网上资源找到AI相关课题,为自己的简历添加AI经验;以及如何在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,独立完成并发表学术论文。

我想分享,如何利用这套高效自学和时间管理体系,在博士期间顶着繁重的学业和科研压力,抽出时间从零开始自学金融投资知识,参加了美国金融投资领域含金量最高的CFA考试,并成功通过了CFA一级。

多年的工作经历,让我从一个处世不深、毫无职场经验的学生,逐渐进化为职场老兵。在摸爬滚打,一次又一次碰壁和犯错中,我不断反省和总结。我想分享那些年职场上犯的错误,以及我总结的面试求职和职场生存的必备技巧。

在博士期间,我就开始准备申请美国绿卡,这是一段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重要旅程。我申请美国绿卡中最难的一个类别,杰出人才EB1A,并在短短两周内获得了美国移民局的批准。我想分享自己独有的绿卡申请经验,包括如何提高文章引用率,快速获得审稿机会,以及如何找到理想的推荐人,并百发百中成功获取他们的推荐信。

这些变迁与经历,不仅塑造了我的专业发展,也深刻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在这本书中,我也希望与你分享这些丰富而多彩的经历背后,我对职业和人生的思考。长远的眼光与短期的抉择。何时该坚持,何时该放弃?人生中什么对我们最重要?

这本书,我想写给谁?

我想写给5年、10年,甚至20年那些稚嫩的我,我想鼓励在彷徨和迷茫中、不知所措的我,告诉他:

从北京到香港,再到美国,生活是一场接一场的全新冒险。

从生物学到生物信息,再到生物统计和医疗AI,梦想是一座座未知的山峰。

从象牙塔里的学生到职场老兵,是经验的不断积累。

从学术界到产业界,是视野的不断拓展。

只可惜,我不是大熊没有机器猫,没有时光机让我回到过去,过去对我只是记忆无法改变。

但或许正在读这本书的你,就是那个正处于相似轨迹中的我。所以无论是面对职业的选择,还是应对生活的挑战,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和帮助那些正处于人生转折点的你。

通过这本书,我希望传递这样一个信息:人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,不论你是像我一样想加入AI浪潮,还是追寻着不同的理想,只要心怀梦想,勇敢前行,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。每一次的转型与挑战,都是一次自我发现的机会,都是通向未来更广阔天地的桥梁。

希望你能喜欢这本书,并从中获得启发。让我带你一起踏上这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人生旅程吧!


Last updated: 2025-07-01
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