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比特的快乐,12宫的遗憾

母亲算盘声声急, 灯下父书化墨香。 骑行小巷穿城绕, 板车旧道载时光。

童稚阅书寻远梦, 晨风市井拂衣裳。 闭塞小城心向外, 悠悠岁月忆难忘。

我出生于80年代的中国中部,一个三四线的小城市。

我的母亲是一名会计。那个时代计算机还没有普及,她经常使用算盘,劈里啪啦的算账。算盘声在我的记忆中尤为深刻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对计算的兴趣。

我的父亲在教育局工作,他是中国文革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。在文革期间,学校受到影响,教育几乎停止,很多人失去了良好的学习环境。因此,文革后能考上大学,是极其难得的成就。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,父亲选择了师范大学,因为师范大学不仅免收学费,提供衣食住,还有津贴。家里至今还保留了一件非常厚重的绿色军大衣,披在身上像背上了一座大山一样沉重,据说这就是父亲当年师范大学提供的福利之一。

在大学期间,他学习的是化学专业,因此家里有许多化学书籍。除了化学书,他还有一些关于编程的书,比如BASIC语言编程,这是他自己买来学习的。小时候我会经常翻看这些书,虽然看不懂这些书里的文字,但我觉得里面的程序和化学式,像神秘而又好看的图画一样非常吸引我。

父亲在家中经常写作,我记得家里有一台老式缝纫机。缝纫机平时可以从桌子里拿出来使用,不用时则折到桌子的"肚子"里面,表面变成一张桌子,这就成了父亲的书桌。父亲晚上常常在那张桌子上埋头写作。

我不知道他在写些什么,但我清楚地记得母亲总是让我不要去打扰他。每当回想父亲伏案工作的场景,我总觉得自己遗传了他那种努力奋斗和做事情认真的态度,这对我以后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影响。

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,也比较简单:练字和读书。

他们让我练习毛笔字,经常教育我,人如其字,字如其人,所以要好好练习写字。他们经常会带我去新华书店买字帖,临摹练习。我也不太懂写的是什么字,就当用毛笔在字帖上画画了。只可惜练了很久,我写的字一直都不好看,到现在也是如此。

另外就是读书。在我开始阅读之前,父母给我买了一本以汉语拼音标注的格林童话,那是我印象中读的第一本书。后来开始识字后,父母还经常让我阅读带插画的《世界史》《中国史》,然后过渡到中国名著,比如《水浒》《三国志》《红楼梦》,再到后来各种世界名著的翻译版,如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《三个火枪手》和《基督山伯爵》。尽管当时这些书对我来说,非常晦涩难懂,无法理解,但这种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我后来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。

在我生长的小城市,交通工具很少,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地铁,人们通常靠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。整个城市的规模很小,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就能绕城一圈。我印象中没有见过出租车,只有人力三轮车或者板车,三轮车主要拉人,板车主要拉货。直到多年后我去外省上大学,偶尔回到家,才看到城市出租车的兴起。

由于没有大型商场,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,很多物品需要坐长途大巴去周边城市购买。直到90年代初,为迎接全国农民运动会在我们城市召开,政府才提前在市中心建了个商场,一个面积不大的三层百货"大楼"。

如果生了大病,也要去周边大城市的医院看病。但我们很少去周边的大城市购物或者看病,基本在这个小城市里生活自给自足。

我的童年基本在这个城市里度过,我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,直到读大学才离开家去外面闯荡。那个年代互联网还没有走入大众生活,我对外界的信息获取非常有限。我童年的许多记忆都停留在那个小城市里。

我有着一个相对典型的中国小孩成长经历,三岁去幼儿园,然后是小学,初中,到高中。除了上学之外,记忆中并没有太多的活动。在我们的小城市里,没有太多的娱乐设施,也没有游乐场。所以我既不像农村长大的小孩,有无尽的大自然可以玩耍。也不像在大城市长大的小孩,拥有丰富的资源,比如学习钢琴等乐器的机会。

我童年的很多快乐,大多来自电视。

当时家里的电视只有8个按钮,对应8个频道,但实际上只能收到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少数几个频道,远不到8个。而且信号经常会变化,每次看之前还需要调整一下天线,然后拨动旋钮调节图像质量。

我记得每天晚上6:30开始播放动画片,所以我很小就学会了认时间,不过只认识6:30这个时间点,方法也很简单,也就是看时钟上长针和短针都对准最下面。那时候不像现在可以随意在网上点播视频,因此看动画片必须按时守在电视机旁。我经常因为各种原因错过,会漏掉几集动画片,所以到现在都没能完整看过《圣斗士星矢》的十二宫剧情,这成了我幼小的心灵一个小小遗憾。

90年代的时候,街边的游戏机室开始兴起,但家长和学校老师普遍反对孩子去那种地方,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去。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,因此从不去游戏机室。

唯一可以娱乐的,是那个年代兴起的红白机。我记得红白机连接到电视上时,并不会立刻显示内容,需要手动调节电视上的某些按钮,偶尔还要使劲拍拍电视的后背才能显示画面。只有我一个大表哥懂得如何调节,每次我们周末聚到外婆家玩红白机时,就必须等他调好才能开始玩。因此,每个周末我都特别期待大表哥能早点到。

大表哥最厉害的还是在魂斗罗里调出30条命。他在手柄上像魔法师一样操作,嘴里念叨着上上下下左左右右ABAB,灵巧的手指飞快地按动按钮,突然,屏幕上的数字从3变成了30。对我来说简直是魔法的见证,每次都充满了惊奇。那个时候基本每到周末,我和亲戚家的四个小孩,都会聚在红白机两个手柄前,兴致勃勃地玩魂斗罗,每人轮流玩一条命。那种通关后的简单快乐,在我成年后已经很少感受到了。

现在回想起来,在一个没有什么娱乐的小城市长大,我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,可能就是每个周末和表哥们一起在红白机上打魂斗罗的记忆了。

Last updated